<
11kze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特工之回到清朝 > 第三部 第十二章 挖墙角(2)
    第三部第十二章挖墙角

    1862年6月的美国,南北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了,这场战争的根源是什么如果是美国人来回答,那答案一定是为了自由,为了解放黑人努力,美国人不惜操起家伙,南北双方进行的一场友情pk。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它的历史很短,民主、自由、平等、博爱,这是美国政府整天挂在嘴巴上的,可实际上美国自身就是一个利益的结合体。英国人和法国人在美洲争老大的时候,当地的老大们见英国人说得是英语,保护费收的也还合理,便帮着英国老大打跑了法国人。可只有英国一个老大的时候,保护费收的就狠了,这又引起了当地老大们的不满,于是便推选出华盛顿来做当地移民的总老大,一场pk下来,赶走了英国人。

    美国,是一个彻头彻尾只讲利益的国家,可以说是有奶就是娘的标准答案,一战的时候,美国人先是倒卖军火,大发战争财,后期等英法占上风的时候才跳出来争夺胜利果实,那时候的英法已经和德国人打的筋疲力尽了,没办法,不分点好处给美国是不行了,万一美国人帮德国来,去的还多的。

    二战就更不用说了,中国人拿着落后的武器和日本人拼命的时候,美国却向日本人兜售他们的废铁和石油,就连他的老朋友英国也没放过,用淘汰的军舰来换英国的海外基地,这种落井下石,趁火打劫的业务,美国人做起来不要太熟练了。要不是后来日本人脑子进水,派舰队袭击珍珠港,美国人吃亏报复,那还真不知道哪个猴年马月美国人才会参战。

    南北战争,表面上看起来是内战,可实际上是利益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当时的美国,北方搞资本主义,南方搞奴隶制度,南北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一直在互相勾心斗角,互不相让。1860年,代表北方的林肯当总统。南方就不干了,立刻造反,要脱离联邦。

    到嘴的鸭子怎么能让它飞走,南方要独立,北方当然不答应。林肯好不容易弄了个总统来干。南方这么一闹,这国家就少了一半,这总统当的还有什么意思,不行,pk,一定要pk。于是乎双方大打出手。开始地时候林肯可没好心想到要解放黑奴,临时弄了个七八万志愿兵出战,结果让南方打的臭死,差一点连华盛顿都丢了,狗急跳墙的林肯这才拿出杀手锏。发布《解放黑奴宣言,这招果然厉害,裴多菲有诗云:“生命成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南方黑奴有四百万。这些黑奴为了自由,怎么能不拼命支持林肯。有了黑奴的支持。北方这才站稳阵脚。

    就在美国人民忙着互相pk的时候,闵闳来到了美国,并在当地找到了杨一提前派来的同党,犹太人斯密斯。斯密斯现在在美国北部可是大有名望的人物,由倒卖“丽人”化妆品起家,加上杨一的经济援助,犹太人本身就是天生赚钱机器,斯密斯的买卖做地是风生水起,又买房子又买地,又办公司又办工厂,还弄了个船队。斯密斯清楚的知道,自己能有今天,全因为靠上杨一这棵大树,当初要不是杨一帮忙,斯密斯可能已经抱着那批煤油灯跳黄浦江了。

    回到美国的斯密斯,首要任务就是挖人才,中国现在搞建设,缺的就是人才,杨一有话,只要是有技术或者文化的都要。斯密斯在北方几大城市都设立了人才招聘处,并开出优惠的条件,只要愿意去中国混的,工资都大大的。招聘处虽然弄了好几个,可看起来效果并不好,死脑筋的美国人认为自己现在过的不错,没必要跑到未知而遥远地中国。斯密斯的招聘处弄了快半年了,人才还真没招到几个,不过倒是有不少混的不好的技术工人愿意到中国来混,斯密斯和他们签了和约,都丢上船送到了中国。

    自从美国人民开始内部pk,上演全武行后,斯密斯招聘处的买卖日渐红火,说起来这还真得感谢南方的奴隶主们,要不是他们一口气就打到华盛顿的门口,北方的民众人人自危,没有安全感,还真没几个人愿意到中国去。现在好了,北方人心动荡,想跑路者大有人在,斯密斯趁机大力宣传,中国好啊,没有战争,薪水又高,那里的姑娘皮肤比丝绸还滑腻,而且遍地黄金,傻瓜才不动心呢。动心归动心,真要下决心,还真有点难。所以招聘处还是看的人多,问的人多,签约的人少之又少。不过斯密斯有办法,圈了块地方,搭了个台子,找几个漂亮mm来发传单,自己该亲自坐镇,回答咨询者的问题。(不用问,这都是杨一支的损招。)

    “那个谁,你不相信不相信你看看我,你y有我混的好吗我就是从中国发财回来的,现在我在中国的老大来这招人,机会难得啊,跟我的老大混,黄金白银大大的有啊,我可告诉你们,人家中国人用的货币都是白银,你说有没有钱吧”斯密斯现在玩起蛊惑人心的这一套,也是熟练的很呐,当初别人是怎么骗他的,现在他来个照葫芦画瓢。只不过他的出发点并不坏而已。

    斯密斯这么一宣传,已经有人动心了。这时候有人站出来了。

    “哇塞,这么好的条件,真的能挣很多钱吗”来人提问到。

    “那当然,能挣很多的钱。”斯密斯肯定的回答。

    “那好,我去了,拿和约来。”于是来人签约,签约完毕后,斯密斯立刻摸出两百美元,塞给那位道:“兄弟,这是安家费,你先拿去花。”

    斯密斯这招太狠了,现场见钱啊,还有什么比美金更吸引人的。有了第一个,其他人也开始蠢蠢欲动,这时候又有人喊道:“妈的,老子光棍一条,都三十好几了,老婆还没混上一个,去中国找一个吧。我也报名了。”说着又是签约。给钱的场面。这一下围观者犹豫者彻底动摇了,人群中再有人一喊:“我也去,算我一个。”“还有我,我也去。”结果报名由开始的只是观望,变成了众人踊跃的场面。不用说,斯密斯的招聘计划,完成的很漂亮。

    等斯密斯晚上回到家的时候,家里已经有几个小混混在那等着了。

    “你们今天做的不错,明天你换个地方,还是老办法,老规矩,每天十美元一个人。”

    闵闳到美国的时候,正好是斯密斯干的正欢的时候,身负特别任务的闵闳和斯密斯接头后。立刻马不停蹄的赶往底特律,杨一让他来找一个人,而且还是个只有十五岁的孩子。从休伦港到密执安和底特律地火车上,这里是爱迪生混饭吃的地盘,未来赚钱搞试验,爱迪生在这火车上卖报纸、卖糖果,战争开始后,他干脆自己在火车上办了张小报,两年下来,居然也挣了一千多美元。

    闵闳见到爱迪生的时候,他很不理解,杨一怎么让自己专门来这异国他乡,目的就是为了找这么一个孩子,而且还是一个瘦弱的孩子。

    “你就是爱迪生”闵闳客气的问。

    “是的,先生,您需要看报纸吗”爱迪生又开始兜售自己用油印机刷的小报。

    “你很喜欢做试验”

    “是的,先生,您怎么会知道这些”爱迪生惊讶了,反问闵闳。他问闵闳,闵闳还不知道找谁去问呢,当初杨一只是让他来这趟列车,找到爱迪生后问这两个问题。鬼才知道爱迪生喜欢做试验呢,真不知道远在中国的杨一是怎么知道这些的。一肚子问号的闵闳决定回国后好好问问杨一,他是怎么知道这孩子的。现在嘛,还是先想办法把爱迪生骗到中国去。

    “事情是这样的,我在中国有一个实验室,听说你很喜欢做试验,搞发明,你有没有兴趣到中国去在那里想做什么试验就做什么试验。”闵闳开始用杨一教他的话来勾引爱迪生。

    “是吗先生,我没听错吧真的有这样的事吗”杨一教闵闳的这些话算是点到爱迪生的死穴上了,不过爱迪生也是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的主,事情虽然好,但还是要问清楚。

    “可是先生,您让我去中国做试验,您能得到什么好处呢”能得到什么好处这个问题只有杨一最清楚,好处太多了,改进的电报机,实用的白炽灯,电话,留声机,爱迪生的发明不要太多啊。

    “恩,你这问题问的好,我们当然不能白白的帮助你,条件当然有的。”

    “您说,是什么条件呢”爱迪生有些着急了,生怕闵闳开出的条件他办不到。

    “我们的条件很简单,你所有的发明,专利和我的实验室共享,就是说,发明的产品,好处大家来分,你三我七。”表面上看起来,和这半大孩子签这样的和约,应该是爱迪生赚了,可实际上就凭爱迪生日后的众多发明,杨一是稳赚不赔的。只是不知道,到了中国,换了环境的爱迪生,还能不能鼓捣出那些发明,不过杨一有信心,在他的指引下,爱迪生依旧会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只不过今后爱迪生的国籍是中国。

    “恩,这样啊”爱迪生的小脑袋思考一会后,这才回答到:“我们成交,今后请多多关照了。”其实爱迪生也很矛盾,中国在哪个角落他都不知道,不过一想到那些迷人的试验,小家伙就没办法抵抗了。

    搞定了,大功告成,还未成年的爱迪生就这样被拐骗到手。

    为安全期间,闵闳还亲自跟着爱迪生去辞工,还跟着爱迪生回了趟家。与其说闵闳是跟着爱迪生,还不如说是押着爱迪生,这小家伙虽然答应来中国,可要是半道反悔,那就不好玩了,爱迪生可是杨一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带回去的人物。

    “中国丽人”号是在纽约下水的大型客船,这可是斯密斯花大价钱定做的,目的就是用它网中国送人。闵闳可以说是来去匆匆,带着爱迪生和斯密斯骗来的五百多号各种人才,闵闳踏上了回中国的路程。

    美国战争期间,斯密斯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数年的时间里,斯密斯连哄带骗,往中国弄去了一万五千余人,这些人涵盖了各行各业,虽然杨一也为此付出了大批的金钱,可金钱和人才相比,发展的中国更需要人才。

    欧洲,霍夫曼爵士回到欧洲后也忙得不亦乐乎,往中国弄人是老业务了,凭他的声望,骗几个人去中国困难不是很大。不过杨一这一次要让他辛苦一下,霍夫曼这次回来,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霍夫曼已经是中国的国家人才发展委员会主任,级别相当于中国的一品大员。霍夫曼的这个头衔可不是假的,杨一给他发了聘书的,聘书上还盖上中国皇帝的玉玺,这无疑又大大提高了霍夫曼的身价。

    霍夫曼这次回来的主要猎物是自己的同胞--奥托。1862年是奥托倒霉的一年,倾家荡产研制出来的内燃机被普鲁士专利局拒绝了他的申请,理由是可靠性不够,为了这个试验,奥托不但赔进了老婆本,就连老娘的棺材本都搭上了,结果是一场空欢喜。贫困交加的奥托真有点走投无路的感觉,而就在这个时候救星出现了,霍夫曼爵士出现了,在一家小酒馆里找到喝得烂醉的奥托,霍夫曼采用当年杨一收拾自己的招数,找了间最高档的旅馆,把奥托安顿下来,等奥托醒后,立刻表明身份,并拿出盖有中国皇帝玉玺的聘书。竭力邀请奥托去中国,并保证奥托在中国绝对能得到最好的待遇,并可以得到最好的试验环境,当然奥托要是想带老娘去中国,霍夫曼也代表中国政府欢迎。

    对于霍夫曼的邀请,奥托虽然很感激,不过并没有答应,理由很简单,中国那个落后的地方,想找个人来一起研究都有难度,更别说能找到号的导师继续深造了。历史上奥托就是在得到德国著名机械学教授鲁芬的理论指导后才弄出内燃机的。

    利诱不行,霍夫曼拿出一封书信,谁知道奥托看了信以后,立刻欢欣鼓舞,而且强烈要求立刻去中国,要见这位写信的老大。

    霍夫曼就奇了怪啦,自己嘴皮都快说破了,还搭上旅馆钱,就差没去帮奥托弄个mm来了,这样都没能打动奥托,杨一却只靠一封信就搞定奥托,老大就是老大,不服气不行。霍夫曼哪里知道,杨一那信里写的全是关于内燃机方面的事情,很多问题都是一直困扰奥托多时的,这样一封信摆在奥托面前,奥托哪里能抗的住,现在是没有飞机,有飞机估计奥托得做飞机来中国。

    工业革命的时代,发明家搞发明的初始目的不外有三:一是兴趣和爱好,这是一切发明的原动力;二是为名利;三嘛,那就是升华后的所谓造福人类的崇高理想了。不过这三点说起来总是有点假,谁敢保证瓦特做蒸气机是为了造福人类一个工人家庭的孩子,饭都搞不到嘴巴里,搞发明纯粹是由于个人的兴趣,就好比爱迪生为了做试验,连婚礼都敢耽搁,直接放新娘的鸽子。

    霍夫曼搞不定那些发明家,是由于没有掌握他们的心理,队这些人来说,一个个科技难关被攻克前是最有魅力的,其吸引力不亚于色狼面对没到手的马子,财迷面对没赚到的钞票,玩网游的面对上好的极品装备,女人面对漂亮的衣服。(顺便说一句,老断属于色狼那一款的,所以高衙内叫我色断。)

    拿金钱美女都搞不住的,杨一一封信就ok,那是因为杨一占了先知的便宜,来自未来的杨一当然不一定就对各个领域的科技有多少造诣,但是杨一有当时最先进的理念和构想,比如奥托玩的是内燃机,还是烧煤气的,杨一在新建中就跟他提什么燃烧室,轴承,四冲程,总之是和奥托的研究沾边的,甚至可以说是在帮奥托开拓眼界,使奥托在迷茫的时候仿佛眼前看见了希望和光明,这怎么不让奥托兴奋,而且还提供试验的资金和设备,只不过小小的要求了一下分享发明后的专利,就冲杨一提出的这些具有纲领性的意见,奥托都会把专利让杨一来分享,更别说还提供一切方便了。队奥托而言,只要能搞发明试验,而且能得到高人的指点,在哪里不是搞

    同理,杨一用在奥托身上的办法,在其他人身上也一样有效果。问题既然找到了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接下来的日子,就是霍夫曼爵士需要不停的穿梭于欧洲各国,按照杨一的原的要求:“就算把腿跑断了,也要搞定这些人。”

    “戴勒姆先生吗我是霍夫曼爵士,很抱歉。我冒昧的登门拜访。”霍夫曼又开始瞄准下一个猎物。

    “不客气。请问您又什么事吗我现在很忙,我只能给您十分钟的时间。”科学家的时间宝贵啊,尽管戴勒姆还不是很有名,但是就他队时间观念的严格,就已经看出他具备出名的前提勒。对于霍夫曼这样的名人,戴勒姆并不感兴趣,理由很简单。霍夫曼和内燃机应该没有什么联系,所以戴勒姆说话的语气也不是那么客气,一付没什么正经事情就要关门放狗赶人的意思。

    “是这样的,我这有一封信,来自中国的。您看完勒感兴趣我们再谈。:这回霍夫曼学乖勒,直接把杨一的信拿出来,免得自己浪费勒大量的口水,还不一定有效果。

    戴勒姆先是一伙不解的接过新建,心理头一阵犯嘀咕,我在中国没亲戚朋友啊怎么就有信来了呢怀疑归怀疑。信还是要看的。

    开始戴勒姆还是很随便的在看,可是看着看着就开始认真了,而且一边看,一边做思考状,等把信看完,十分钟早过去了。杨一的信让现在人看起来其实很简单,无非是提到法国人卢诺瓦发明点火栓后,煤气内燃机在工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是煤气做内燃机的燃料有着不可避免的危险,煤气是易爆物质,用来做燃料等于怀里抱了个不定时的炸弹,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事,而内燃机的发展已经是不可替代的潮流,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矛盾呢拿就是采用新地燃料,新燃料是什么来自未来的杨一不用思考就给出了答案,柴油和汽油。至于柴油机和汽油机的工作原理,那就更简单了,一个是压燃,一个是点燃,这些在现在都是常识的东西,可这些知识在1862年的时候,都是当时的科学难题啊。煤气内燃机的弊病戴勒姆知道的很清楚,怎么解决是一直困扰他的难题,杨一这封信等于给困在一间四面密封房间里的戴勒姆打开了一扇窗户。当然杨一在信件里也提供了一些设计上的构想,其实不能算构想,作为一个优秀的特工,驾驶技术是绝对要求一流的,修理发动机的活计也是熟练的不能再数来年了,真要让杨一去考一个修理工的话,估计八级都打不下来。

    杨一还提到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比如如何解决压力的问题高压油泵,高压输油管,喷油嘴,油箱,活塞,连杆什么的。

    “我希望立刻能见到些这封信的先生,还有一个问题些这封信的先生真的来自中国吗”戴勒姆用怀疑和不确定的与其稳霍夫曼。

    “呵呵,戴勒姆先生,你看看时间”霍夫曼掏出怀表,看了看时间又看了看大门口,拿意思就是十分钟已经过去,是不是我也应该走了。

    戴勒姆这才想起自己开始说的话,看到霍夫曼要走,戴勒姆就着急了,这怎么行,霍夫曼居然要在关键时刻闪人,这不是存心在掉戴勒姆的胃口吗真要让霍夫曼走了,估计今天一天戴勒姆什么事也别做了,晚上估计也别睡了。

    “对不起,霍夫曼爵士,我队我刚才的不礼貌表示道歉。现在我诚恳的希望您留下来,我们可以好好的谈一谈。”这一次戴勒姆语气中再也没有轻慢的成分,看的出来,戴勒姆是个正直而诚实的人,队自己的错误能及时给予纠正。

    看到戴勒姆如此严肃的表情,霍夫曼见目的已经达到,就再也不敢端架子了,这些人在杨一眼里,那都是宝贝,是杨一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弄到中国去的,真要把他们惹毛了。杨一那就没办法交代。

    “既然这样,那我们继续谈。”霍夫曼面带微笑,心里想的却是(小样,就你这样,还想逃出杨老大的五指山)离开戴勒姆家地时候,霍夫曼是带着满意的笑容走的,虽然杨一挖自己国家的墙角看起来有点不厚道,不过现在也顾不上考虑这些了。老大交代的任务先完成要紧。就这样,又一个猎物落在杨一的魔爪。

    还是在普鲁士,霍夫曼的手又伸向了才有机的发明家狄赛尔,老办法,先让他看信,然后再谈,结果还是轻松的手。紧接着霍夫曼马不停蹄的奔走于欧洲各国,比利时地化学家索尔维。法国化学家拜特洛等等。当然了诺贝尔先生就不必来了,黄色炸药这玩意杨一早就弄出来了,配方都是现成地,开玩笑。说到玩炸药,这个时代还有谁比的过杨一。总之在杨一投其所好的战术下,这些历史上的发明家们一个个先后中招,都认为中国出了个伟大的物理学家,化学家,或者是其他的什么家。根本就没想过,这个人知道的可能知识一些简单的皮毛和原理。不过在他们看来,这些皮毛和原理,可能就是一项震惊世界的发明的来源。

    当然杨一让他们来中国,未必是由于自己农不出来这些发明,知识第一不好占古人的便宜,第二嘛,这些人在中国总比在欧洲强吧,杨一不是超人,这些人的到来,可以把中国地科技水平提高很多的档次,而且还可以为中国培养出中国自己的人才,这些都是后话了。

    为了中国的发展,杨一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机械、防治、冶金、化工等等。而霍夫曼在杨一信件的开道下,所到之处,当者披靡,连连得手。这时候霍夫曼队杨一地佩服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可以说是一种崇拜。

    由于电报线路已经铺遍了中国主要城市,通过俄国再连到欧洲,杨一和霍夫曼之间的联系已经很方便了,霍夫曼不断的把好消息传回中国,杨一在不断的得到好消息后,也开始着手准备,为这些科学家们的到来准备号必须的场所和设备。

    “中国国家科技中心”的招牌很快就挂了出来,总部设在上海,之所以放在上海,杨一有他的考虑,一是上海已经有华蘅芳和徐寿他们在那了,二是和杨一下一步的全国的发展战略紧密相关的。

    光有人可不行,还得有设备,有原料。杨一一芬电报拍到欧洲,霍夫曼就开始疯狂得采购。要杨一拿出大笔现金来引进这些,杨一当然心痛,不过有买单得冤大头。英国和法国也为赔款得事情难过呢,白花花得现银,就这么拿出去怎么会不心疼。霍夫曼以中国政府驻欧洲得采购总办身份很快就被确定,任命得消息很快就下达了。拿着金牌令箭得霍夫曼,一到英法两国,就被捧为上宾,霍夫曼也不客气,走路都是横着走的。可以说中国急需大批得机器设备和原料,而这些东西,绝大多数中国自己还没办法生产,比如说防治矿山机械,化工原料和生产设备,冶金机械等等。虽然中国和英法两国签订得和约上说明有一部分赔款可以拿实物来抵偿,但是两国都想着最好都拿东西来抵偿呢只要拿下中国政府得采购订单,估计赔款在今后得几年内都能捞回来。

    俗话说,上杆子不是买卖。英法两国得这番表现,不好好利用就太对不起观众了,杨一当然也不会就这么便宜了这两个冤家,英国人既然不想出银子,又惦记着中国市场,而法国人就更别说了,面对普鲁士咄咄逼人得军事威胁,法国人如芒在背,两国得军备竞赛搞的是热火朝天,法国人也缺银子。

    没说的,这时候不杀价,什么时候杀价。得到指令的霍夫曼当然不会手软,英法两国都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对普鲁士的压制也一直没有停止过,现在收拾这两家,也算是为祖国强大做出贡献吧,虽然这样说有点勉强。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加上英法两国这两个昔日的盟友为了各自的利益,在暗地里勾心斗角,霍夫曼趁机大捞便宜,把价钱杀的低低的,考虑到多少也有点赚的余地,还考虑到中国市场的巨大,英法两国也只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基本上全盘接受了杨一开出的价钱。杨一也没把事情作绝,多少也给两国留下了利润的空间,赔钱的买卖估计没人愿意做。

    奔驰的火车把曾国藩他们送到了欧洲,体会到火车带来的速度,见识到火车的巨大动力,一向颇具远见的曾国藩也深深明白了杨一许多。使节团的第一站当然是普鲁士,作为为数不多与中国友好的欧洲国家,普鲁士当然是首要的访问目标。

    英法联军入侵中国的时候,可以说整个欧洲只有普鲁士一个国家会认为中国会胜利,道理很简单,迫击炮和马克沁机枪这样的武器都能弄出来的国家,其军事力量可想而知了。两国的有一也从开始的倒卖军火,逐渐发展成互相合作开发,比如铁甲战舰就是其中的合作项目之一,当然这个构想是由杨一提出的,只是中国没有条件,只好把这项目放到普鲁士来做,当然杨一也没少派留学生来参与这项计划。

    一路走来,使节团总算见识到什么叫世界之大了,原本坐井观天的官员们,一路之上所到之处,无一不是前所未见的新鲜事,火车就不用说了,高耸的烟囱,轰鸣的机器等等,可以说欧洲之行对他们而言,那就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路之上,官员们无不啧啧称奇,也基本弄明白,为什么几千英国佬,开着几十条船就敢向泱泱大国的中国动武。也可以说,他们在欧洲上了堂生动的工业革命课,日后他们回到中国,回去这么一宣传,把所看见的事物那么一说,比杨一说什么都强,为杨一日后的国内改革也省去了不少麻烦和阻力,更重要的是,这些人了解世界后,对杨一的看法也有所改变。